查看原文
其他

《校报》揭秘哈佛警局内幕: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歧视黑人和女性!

成长视角 视角学社 2021-07-13


在外人眼里,为哈佛大学警察局服务令人梦寐以求。加入警队意味着慷慨的福利、灵活的工时、充满活力的环境,以及代表一所声名卓著机构的千载难逢良机。

 

当哈佛校警乔治·皮尔斯(George F. Piels)于2002年入职警局时,他对此深信不疑。在麻省剑桥(哈佛大学所在地)出生并长大成人的皮尔斯表示跨入哈佛大门非常自豪。20年后,皮尔斯不再如此认为。一月初,62岁的他正式退休。

 

2011年,皮尔斯对哈佛大学及其警局局长弗朗西斯·“巴德”·莱利(Francis D. “Bud” Riley)提起一项此后达成和解的民事诉讼,指控哈佛警局领导层因为(黑人)种族而歧视他。他还于2008年、2009年和2012年三次向马萨诸塞州反歧视委员会(Massachusetts Commission Against Discrimination,简称MCAD)提出申诉。

 

在MCAD诉状文件中,皮尔斯称警局由于种族因素而否决他的晋升并对其行为吹毛求疵。他还指责警局由于他的投诉而进行打击报复。

 

哈佛否认皮尔斯的指控,双方随后达成和解。但他绝非唯一投诉哈佛警局的校警。

 

《哈佛校报》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过去28年间,哈佛警局种族和性别歧视事件层出不穷。通过MCAD报告、诉状、内部文件、哈佛大学高级管理层会议纪要、以及访谈记录,21名哈佛警局员工指控该局领导对他们的纪律处分因种族、性别和警局高层的关系亲疏而异。他们一致确认莱利是哈佛警局不良文化的根源所在。

 

作为哈佛警局和莱利的代表,该局发言人史蒂文·卡塔拉诺(Steven G. Catalano)拒绝对本文涉及指控给予回应。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哈佛大学警察局一贯以来的政策是不对人事、装备或安全措施予以评论。”哈佛大学发言人乔纳森··斯温(Jonathan L. Swain)同样拒绝置评。


莱利自1996年以来一直领导哈佛警局,该任期远超他的两位前任。加入哈佛警队前,他担任麻省警察局的副总警监。 


为哈佛服务25年期间,莱利在学校名声不错,他把警察局转型为“社区警务”模式,设法使其摆脱丑闻。他手下警官将他与政客相提并论,认为才智和魅力等特质让他打造了遍布整个校园的牢固人脉。

 

然而,虽然哈佛相关人士经常可以看到校警出入校园餐厅,帮助新生搬进宿舍,但是涉及女性和有色人种警官的事件使得莱利的队伍四分五裂。

 

接受本文访谈的警官将莱利的警局描述为一个“哥们关系网(old boys' network)”。他们指责他对核心圈子成员任人唯亲,而对其他人的看法置若罔闻。

 

和局长走得不是那么近的警官,在局里获得提拔的机会微乎其微。其中部分警员愤然离职,其他人由于害怕从头开始求职而勉强留任。

 

这些警官表示自己在哈佛警局的工作付出职业和情感双重代价,他们相信警局士气从未如此低落。

 

除了皮尔斯,在过去20年间另有三名警官也就歧视问题对莱利和哈佛提起诉讼。共有五名校警向MCAD投诉莱利和学校。所有这些警官都答应与哈佛达成和解但具体条款对外保密。

 

还有其他人指责莱利具有歧视行为,但是表示不愿将其不满诉诸法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承担与哈佛对簿公堂的费用。

 

由于害怕遭到莱利打击报复,现任、前任和退休哈佛警员以匿名形式向《哈佛校报》分享自己作为哈佛校警的经历。他们都认为其哈佛经历不堪回首。

  

种族偏见司空见惯

 

去年9月,由于与白人托马斯·卡恩斯(Thomas F. Karns)发生肢体冲突,黑人警官约西亚·克里斯蒂安(Josiah Christian)被哈佛警局停职一周。卡恩斯据称用仇视同性恋和种族歧视的言论对克里斯蒂安出言不逊,随后两人发生争执。这场冲突于四年前发生在哈佛警局停车场,但直到去年才捅到领导那里。

 

警官们表示,卡恩斯的胡言乱语仅是哈佛警局数次种族主义论调及事件中最新发生的一起,其中有些还涉及哈佛知名警官。

 

大约两年前,白人校警斯蒂芬·奥康纳(StephenT. O‘Connor)把黑人警官称为“猴子”。事后,警局给了他一个辞职机会,否则将面临解雇,奥康纳选择主动辞职。对于上述事件奥康纳拒绝置评,

 

约在五年前,另一位名叫托马斯·霍伊(Thomas J. Hoey)的白人警官向黑人同事展示自己摄于当年万圣节的一张扮演黑人照片(译者注:21世纪以来,白人“涂黑脸”这种极具象征性的行为也转变为种族歧视的代名词)。据一位知晓内情的警官称,作为回应警局将霍伊停职数天。一些警员称,与克里斯蒂安近期停职一周相比,上述惩罚根本微不足道。

 

发言人卡塔拉诺表示,只要发现任何违反政策的行为,警局都会跟进调查,然后向局长提交一份相关报告,后者根据个案具体情形决定采取何种纪律处罚。

 

在2011年诉讼中,皮尔斯还指控哈佛警员发表确凿的种族主义言论。

 

诉状写道:“哈佛警局的主管警员经常公开发表种族主义言论,包括抱怨‘黑鬼’接管棒球和篮球、质疑警局为何‘必须’聘用更多‘黑鬼’、宣称诸如‘我讨厌黑人’的论调并用蔑称(chink)吐槽中餐,还将一名拉丁裔警官称为‘小西班牙佬(spic)’。”

 

根据原告对皮尔斯第二次诉讼的回复,哈佛和莱利的律师对皮尔斯的指控予以反驳,他们辩称基于上述事实的任何指控“已经超过法律追溯时限”。

 

辩方承认一名警官称另一位为“小西班牙佬”,但指出不能望文生义。该文件写道,“更深入的答案是,指责‘小西班牙佬’用词实属断章取义,因为它被用来讽刺而非寻衅,当然说这话的警员也得到恰如其分的训诫。”

 

在其诉状中,皮尔斯将哈佛警局描述为“在其内部营造并维系一个种族偏见司空见惯的环境,并得到包括哈佛大学最高领导在内的管理层支持。”

 

按照发言人卡塔拉诺的说法,在哈佛警局,26%的巡警和探员为有色人种。根据官网数据,有色人种仅占该局在职领导层的9%。

 

部分有色人种警官认为上述差异让自己感觉形同路人。他们还坚信那些用种族蔑称出言不逊的警员没有得到应有的纪律惩处。

 

然而,根据卡塔拉诺和哈佛人力资源兼哈佛警局第九条协调员玛丽亚·梅西娅(Maria Mejia)的说法,哈佛警局在莱利领导下采取行动促进多样化和包容性。

 

卡塔拉诺说,“哈佛大学警察局致力于聘用和维系一支多样化的人员团队,其中既有平民,也有经宣誓的执法人员,并不断寻求聘用最符合资格和多样化的服务团队。”

 

梅西娅表示,在莱利任职期间,哈佛警局启动全新招聘流程并开始扩招少数族裔和女性警员,包括尽力招聘少数族裔并面试所有符合最低要求的少数族裔申请人。

 

2009年一份评估警局与哈佛相关人士互动的报告也认为,警局在招聘少数族裔警员方面有所进展。该报告写道,“哈佛警察局的少数族裔比例从1998年的10%增加至2008年的19%。”

 

该局还强制要求警官参加多样性培训,但数位警官表示,他们认为培训效果不佳,警局领导并没有认真对待。在2008年的诉状和采访中,皮尔斯回忆起副局长凯文·里根(Kevin Regan)在该局多元化培训项目期间的奇谈怪论。皮尔斯说,里根对一名黑人州警投诉种族歧视表示异议,用里根的话说,这名州警应该“像个男人那样解决问题。在回复皮尔斯的诉状时,哈佛和莱利对此予以否认。

 

同一年,莱利在警局设立一个名为多样化和社区联络官的全新职位,旨在努力改善与其他哈佛相关人的关系。莱利任命警长凯文·布莱恩特(Kevin P. Bryant),当前警局领导层中唯一的黑人警官,担任上述职务。

 

没有出头之日

 

自24年前莱利担任局长以来,只有四位女性被提升至哈佛警察局领导岗位。根据卡塔拉诺提供的信息,该局19%的警官和侦探为女性。哈佛警局领导层只有一位女性警官,代表性明显不足。有数位女性警官表示自己在哈佛警局任职期间遭到歧视。她们认为高层因性别在升职时对她们视而不见,并对她们提出比男警官更高的要求。

 

过去三十年,至少有五名女警官因遭遇性别歧视而将其担忧提交哈佛高层和警察工会,向MCAD发起投诉,或直接起诉哈佛大学。

 

1992年,莱利出任局长四年前,哈佛警察局女警长凯瑟琳·斯坦福(Kathleen Stanford)向MCAD提起申诉,指控警局因性别歧视拒绝其晋升,而且她的薪酬低于同级别男警官。MCAD认为其指控具有合理依据,哈佛与斯坦福达成和解,随后她撤回申诉。

 

1999年,斯坦福起诉莱利和哈佛大学。斯坦福称对她实施性别歧视,并由于对外披露遭受不公待遇而对她进行打击报复,虽然诉状中部分指控发生在莱利任职以前。


此外,她还向剑桥人权委员会(Cambridge Human RightsCommission,CHRC)提交一份证供。

 

在该证供以及诉状中,斯坦福写道莱利不但在言语间不断打压和(性别)歧视她,还对她的工作吹毛求疵,从而使她不胜其扰。斯坦福在诉状中写道,“莱利局长1996年1月走马上任以来,他就一直用骚扰性言辞针对我,其他男性同事从未受到类似遭遇。”

 

她指控的骚扰行为包括“在她和其他哈佛女警官面前用不屑一顾的态度抵毁女性;经常性通过极端敌意和身体威胁的方式,毫无根据地指责她违法哈佛警局政策;隔三岔五含沙射影地暗示她工作绩效不佳并质疑她的能力和专业度。”

 

五位哈佛警局雇员为斯坦福向人权委员会提交的证词称该局对女性充满敌意。这些警官的证词称斯坦福的资历远远超过获得升职的男警官,他们还认为莱利对斯坦福吹毛求疵。他们写道,哈佛警局对斯坦福一点小过失就抓住不放,类似行为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通常不会被局里注意到。在三份女警官提交的证词中,她们揭露莱利的一些性别歧视行为。

 

根据被告对斯坦福诉讼的回复,莱利和哈佛的律师在法庭上对所有歧视、骚扰、欺压和报复斯坦福的行为矢口否认。斯坦福最终与哈佛达成一项保密和解协议。她远非最后一位控诉警局性别歧视的女警官。

 

今年1月8日,哈佛警察局解雇了女警官科琳娜·玛赫(Corina F. Maher),由于查尔斯·汉森(Charles P.Hanson)警长在警局靶场违规射击导致她听力长期受损。

 

2018年8月13日,兼任靶场教练的汉森在培训玛赫时违反警局安全规范。《哈佛校报》得到一份由Maher撰写的内部事故报告称,汉森在一个模拟射击场地里用真枪草率地发射一轮实弹,而该场地仅允许警官使用仿制武器。当时汉森站在玛赫身边开枪,由于安全程序禁止该场地发射实弹,后者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装备。据四名知情警官透露,没有得到防护的玛赫因此耳朵受创,最终导致无法工作。

 

根据事故报告,另一名在场警官查尔斯·查尔默斯(Charles Chalmers)让玛赫在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事故报告是一份反映在场警官对事故描述和看法的详细报告,所有局里警官均可查阅该报告。

 

在报告中玛赫写道:“查尔默斯警官告诉我汉森警长已经致电里根副局长,我被告知可以离开现场直接回家。”

 

数名知情警官表示,他们认为哈佛警局没有对草率开枪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更具体地,他们觉得玛赫在接受医疗评估或完成事故报告前回家显得不合常规。

 

在报告中,马赫指出查尔默斯后来施加压力要她对该事故保持沉默。她写道,后者“建议她不要把该事故告知他人,原因是可能引起流言蜚语并令人左右为难。”

 

玛赫写道,她八个月没有谈论这起事故,希望自己症状有所缓解。然而,随后数月她继续面临治疗(听力受损)问题。根据雅可布·内古龙(Jacobo Negron)警长的事件报告,2019年4月30日,玛赫向内克龙吐露秘密,后者让她写一份报告说明靶场事故详细经过及其对她的影响。

 

警官们认为警局领导层企图平息对这起事故的议论,部分原因在于保护汉森。他们说,汉森属于局长核心圈子成员,还和里根同在一个执法人员摩托俱乐部。靶场事故知情警员还指责哈佛警局由于玛赫是一位女性才没有彻查该事故。

 

当哈佛解雇马赫时,数名警官表示学校是在行使其解雇因病离岗至少六个月员工的权利。不过五名警官表示,最近数年该局从未解聘病假超过六个月的男性雇员。

 

梅西娅表示,执行六个月病假政策与否的最终决定权归属哈佛大学人力资源办公室,而非哈佛警局,并指出哈佛大学根据个案情况决定是否行使该政策。她说,“这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当时的人员配备和运营需求,或者重返工作岗位的确定程度。”她说。

 

对部分女警官而言,玛赫最后几个月的工作证明哈佛警局对女警官关切的问题完全视若无睹。当被问及有关(女警官在)哈佛警局的经历时,一位女警官认为她在该局的工作犹如身处一段备受折磨的关系之中。她表示,“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一直忍受下去,因为我们还要养家糊口。我一直感觉我们在哈佛警局存在的价值只是让他们得以对外宣称‘机会平等’。我觉得我们长期以来做出的贡献和工作能力从未得到认可。”

 

往事不堪回首

 

接受《哈佛校报》采访的警官表示,哈佛警局众多歧视事件并非凭空发生。他们认为在莱利的领导下,该局流行的文化使得歧视行为持续不断。他们表示,莱利维系一个体系提拔和奖赏对其忠诚的警官,并把不满种族和性别歧视的雇员打入冷宫。

 

接手局长不久,莱利在局里发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此持否定态度的警官指出,此举有助于莱利巩固权力,并聘用一批效忠于他的警员。

 

根据两位前警督对莱利和哈佛提起的诉讼,他于1999年5月5日废除哈佛警察局组织架构中的警督岗位,并解雇全部六位时任警督。莱利还大举聘用来自其原单位州警察局的警官,并把该局提拔程序中原先采用的标准化考试一笔勾销。

 

在任和前任警官都认为莱利的改革举措有助其更牢固地控制招聘决定

 

在1999年的诉状中,斯坦福写道:“莱利局长在提拔警督时完全不考虑考试分数,有利于他决定晋升时厚此薄彼。”警局对斯坦福的指控矢口否认。

 

关于上述警官对改革的描述,卡塔拉诺表示无法苟同。他说,莱利修改(招聘)流程是为了获取更多反馈,包括一个由哈佛教师或住宿学院院长支持的面试环节。

 

在1999年被莱利解雇的两位警督约翰·鲁尼(John F. Rooney)和爱德华·谢里登(Edward Sheridan)于2001年以就业歧视为由分别起诉莱利和哈佛,指控局长报复他们为同事斯坦福提供证供。两位原告后来均与哈佛大学达成和解。

 

在一次面谈中,莱利表示自己决定废除警督岗位与忠诚度毫无关系。

 

莱利说,来到哈佛警察局后,他发现警队与哈佛学生和教职员工之间存在距离。为了弥补裂痕,他把哈佛警局改造成一个社区警务执法机构。他声称警局内部存在抵制上述变革的成员,包括那些警督。

 

当莱利加入哈佛警局担任局长,他把以前州警同事里根带过来做自己的副手。很多警官将后者描述为莱利的左膀右臂,并表示里根很容易暴跳如雷,时常恐吓意见不同的警官。

 

警官指出,在局里与里根关系融洽大有裨益。他们把那些获益于这种亲密关系者称为“凯文的朋友们”。

 

一位自称与里根拥有共同朋友的前任警官告诉《哈佛校报》,2007年,里根提前向他透露该局面试题目和答案,从而协助他被哈佛警局录用。这位前任警官表示自己入职哈佛前没有任何执法经验。

 

鉴于警局政策,卡塔拉诺对上述警官的指控不予置评。

 

另外有警官投诉莱利和其他高层向关系好的警员发放额外福利。

 

数位警官表示,与莱利关系好的副手享有使用“开回家”公务用车的特权,这些汽车的汽油和保险由哈佛买单。


共有四名警官确认该局拥有大约20辆“开回家”汽车。相比之下,麻省理工学院和东北大学警察局只有一辆和两辆该类汽车。据知情警员透露,前局长任职期间,该局最多只有五辆“开回家”汽车。

 

警官们表示,哈佛警局数名警员之所以能够使用“开回家”汽车,主要是原因他们与局长的关系。

 

在此之前,警局因涉嫌滥用“开回家”汽车而备受公众争议。《哈佛校报》在2009年报道称哈佛审计师曾经就警局公车私用开展调查。该文称,当时就有哈佛员工表示莱利在一次前往佛蒙特的周末旅行时不当使用公车,并用哈佛信用卡支付汽油费用。

 

据知情警官透露,2007年里根开哈佛警车去南达科他州参加摩托车拉力赛,并用哈佛发的银行卡支付油费。

 

虽然不少警官提出批评,但一名前任警官对莱利在警局的改革表示理解。他说自己相信莱利聘用州警是出于信任。他指出莱利处分持有不同意见的警官并非为了打击报复,而是因为后者时常不执行命令。

 

还没有退休时,皮尔斯表示在莱利的招聘、提拔和解雇体系下工作,自己感到一蹶不振。他说,“我再也不去申请什么东西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得不到。所以我就做好自己的事情。上班、加班、然后下班回家陪伴家人,对我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挺有个性的莱利

 

莱利领导的警局所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任人唯亲、还是种族或性别歧视,并未逃脱哈佛大学管理层的视线。

 

在莱利任内,学校对哈佛警察局进行三次审查。1999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犯罪学家和研究员乔治·凯林(George L. Kling)对警局进行核查,并提交一份长达51页的报告详述审核结果。2008年,哈佛大学人力资源总监安·德克斯特(Ann Dexter)撰写一份有关警局的报告;一年以后,应哈佛前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 G. Faust)要求,萨福克县前任地方检察官拉尔夫·马丁(Ralph C. Martin II)调查了哈佛警局对校园的治安。

 

在题为 “哈佛大学警察局:一项战略分析”的报告中,凯林写到雇员对莱利的批评。报告的一个要点是:“莱利局长正把哈佛警局变为州警的附属机构”。凯林还提及警员对局长任人唯亲的做法大失所望。

 

凯林随后驳斥了最后一项批评,在报告中他指出莱利之前警局就存在分歧。凯林相信,为了实现其愿景,莱利必须对哈佛警察局进行重大人事改革,而警员对局长的不满源于满足现状。

 

虽然凯林否定部分警员的责难,但他注意到莱利和警官之间存在大量冲突。凯林写道,“哈佛警察局有麻烦不是什么秘密:局里部分警员士气低落,而且局长和一些中层管理者矛盾很深。莱利挺有个性。”

 

很多接受访谈的哈佛警员表示,警局外的学校管理者长期以来就注意到警官对莱利的不满,但并未及时采取行动。

 

有好几次,警官甚至直接找到哈佛大学最高管理人员表达自己的担忧。

 

根据《哈佛校报》获取的一份电子邮件,去年秋天,皮尔斯表示自己与文理学院院长克劳迪娅·盖伊(Claudine Gay)面谈并告诉她警局缺乏多样性并存在种族歧视。他还见了校长高级助理约翰·威尔逊(John S. Wilson)并与其讨论警局的多样化问题。威尔逊还在哈佛警局与莱利和执行副校长凯蒂·拉普(Katie N. Lapp)开会讨论“氛围问题”。

 

数名警官说他们找到巡视员莉迪亚·卡明斯(Lydia L. Cummings),向她表达对警局的不满。

 

在一封回复哈佛警员投诉的邮件中,拉普表示她相信哈佛警察局和莱利在校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写道:“哈佛警察局起到的公共安全作用,对于确保哈佛社区成员全力成就最好的自己至关重要。我深知每一位哈佛警官对此同样高度重视。莱利局长在社区警务和深入服务展现了持续的领导力,另外,多样化招聘和对警局专业性投资,反映出他对其机构的信心,就像哈佛其他机构一样,可以做得更好;他正在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

 

尽管如此,历经二十余年的文山会海、对簿公堂和大学报告,警官们对警局现状能否有所改善深表怀疑。

 

皮尔斯指出,在哈佛警局受到的歧视使得自己原本热爱的职业毁于一旦。

 

他说:“你搞不清楚自己是否要对某事担责,在某个报告中被评判或审视、或者你与社区的互动是否得到关注。对于自己在社区的良好形象,对学生、教师、市民和公众展示的善意和同情,我深感自豪。而且我认为你(莱利)没有得到很多认可。”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20/1/31/hupd-investigation/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08/9/9/hupd-faces-race-probe-an-incident/

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8/5/11/riley-community-policing/

 

相关阅读:

我在哈佛的得与失

哈佛的黑暗时代

再见哈佛——换工作一年有感



作者:海哥,本文经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